星期日, 11月 08, 2015

騽會就是這麼回事
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BlogArticle.aspx?ID=14516&path=c&pnumber=1


連「澳洲海嘯雲」的點閱都超過馬習會...為何台灣人對這個「66年來的歷史一刻」無感?


馬習會在新加坡熱鬧上演,不只是媒體大陣仗,一些在新加坡的朋友也趕去現場湊熱鬧,顯然是場世紀盛會。熱鬧歸熱鬧,仔細觀察媒體效果,卻會發現台灣民眾似乎不關心這件事,除了政治狂熱者之外,大家還是「專心」的過週末假日。


馬英九好不容易才搞成的大秀,為何人民不買帳呢?其實大家心理有數,大概不出以下的幾理由,而從這些理由,又可以看出馬習會背後的根本問題。


首先,多數人民認為馬英九就是那個樣。他去談,也談不出什麼好事,還要擔心他講錯話、做錯事而丟臉,一想到就難過,不如不看。等事後再看整理過的懶人包就好。


其次,這麼倉促的會面,加上雙方都是假掰的西裝伯,大概也談不出什麼成果,就算有進展,簽了什麼協定,搞不好也是對尋常百姓不利的鳥事。馬政府專搞這種鳥事。


再者是中共官員的形象太差,讓人有直覺的反感與噁心,不想看到這類東西。在台灣做新聞的都知道,中共政府的人事新聞,收視率比烏來區公所宣傳泡湯季還低。


最後是有更具可看性的新聞。依馬習會當日熱門新聞排行榜來看,排第一的是「澳洲的海嘯雲」,排第二是「人妻趴趴趴」,最受注目的馬習會新聞排名第五,不過沒有馬也沒有習,是談護航專機的戰鬥機。


整體來看,貫穿這四者的理由就是「排斥感」與「不屑感」。照道理來說,國家元首要與外國領導人會面,是件大事,與交戰國元首「議和」,更是頭等大事。但人民就是排斥與不屑。為什麼呢?


台灣是開放社會,你無法透過宣傳告知民眾什麼重要,政治人物只能努力爭取人民肯定,和其他有價值事物一較高下。


人生需求包括了食衣住行育樂,每一者都值得關注;雖然政治可以涵蓋這些面向,但是否真的「能」涵蓋,要看政治人物的造化。而馬英九經過一連串的施政挫敗,顯然沒有辦法在這方面獲得台灣人民的肯定;同樣的,中方雖然對台釋出過不少利多,但都被特定利益團體劫收走,因此對普通百姓而言,那只是個麻煩的「敵國」罷了。


兩個不受肯定的團體代表會面,怎麼會有人想看呢?這種有意無意的忽視,正好指明了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過去這些年來的錯誤。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兩岸和平,百姓並不買帳。


中方似乎正是因為瞭解這樣的背景,把這次馬習會做了適當的降溫,言談行止間都像是有面「牆」,觀者無法深入,也替自己隔出了一個安全的緩衝空間,不會得分,也不會失分。所以你看完馬習會,也察覺不出中方有談到什麼值得深入探討的部份。


但馬英九一出會場,就急著拿出所有的底牌亮給媒體看。「你看我有談這個喔,對方說會處理;你看我也有講那個喔,對方有解釋這是非針對性;你看我有講……。」興奮的「自己全招了」,讓人不禁想問:


習近平的回應全都是無法進一步追究的空話,你當官這麼久,沒發現嗎?為什麼會拿這當成果?你認為百姓會相信嗎?


整場會談都是你在「要」,習近平沒有提出任何具體要求嗎?你不覺得這樣一問一答怪怪的嗎?


或許馬習會真的來得太快,馬英九也難以準備周全。他不只沒有準備好會談題目,也沒有調整好心態來面對這場會談。


馬習會的意義,其實不在於對抗兩造幾十年來第一次的領導人會面,而是台灣在受到數十年嚴重外交打壓的狀況下,第一次有總統能與大國平起平坐,在國際場合交流。


很不幸的,這個機會就在「內無支持」且「外無強援」的馬英九手中輕易流逝了。我們不能說他搞砸了這個難得的機會,因為這次會面是他爭取來的,前後十數年內,大概也只有他能有這個機會。


但如果連這麼難得的機會,民眾都還是如此冷漠,那政治人物們是不是就該好好想想,到底什麼事,才是百姓們關切的大事。那才是政治的根本。


什麼歷史定位、歷史評價的,就留給馬英九吧。這種東西對百姓沒用。











一個一開口就是說謊,一個看了就想吐

沒有留言: